【聯合報/蘇詠智】

好萊塢浪漫喜劇片曾經在台灣有過非常風光的票房佳績,最具代表性的銀幕情侶檔中,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都具備「鄰家」親切特質,格外贏得觀眾喜愛,兩人3度主演的「跳火山的人」、「西雅圖夜未眠」、「電子情書」,台灣票房走勢是一路往上,尤其「電子情書」不但將同檔轟動全台的日本恐怖片「七夜怪談」壓下,也風光打進全台年度外片賣座榜Top 10,比不少特效動作片都熱賣。

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會成為銀幕情侶組合,其實也是意外,最早女編劇諾拉艾芙蓉的作品「當哈利碰上莎莉」籌拍時,湯姆漢克斯認為劇本的分量太輕,不過是插科打諢而已,沒有接下男主角,結果梅格萊恩等待半天,等到比利克里斯托點頭接演,片子上映後出奇大賣,湯姆漢克斯發現自己看走眼,但比利克里斯托也沒有再和梅格萊恩繼續攜手下去,梅格下一部片就換成與湯姆漢克斯搭檔合演「跳火山的人」。

「跳火山的人」雖然是「發暈」金獎編劇約翰派屈克山利編導,卻讓影評人抱怨浪費一個還算有潛力的題材,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的第一次攜手並沒有亮眼成績。說也奇怪,湯姆、梅格之後兩年多各自有新的銀幕搭檔,卻都沒有賣出好成績,終於諾拉艾芙蓉完成「西雅圖夜未眠」的劇本,原本考慮過丹尼斯奎德、茱莉亞羅勃茲等扮演男女主角,繞了一大圈之後,促成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第2度合作,有趣的是,兩人直到片子快結束才真的有對手戲,搭檔地有點勉強,然而片子的票房竟比「跳火山的人」多出3倍多,也讓他們終於成為通過賣座考驗的黃金銀幕情侶檔。

於是到了數年後的「電子情書」,諾拉艾芙蓉在籌備之初就沒換過男女主角人選,各方也都期待「西雅圖夜未眠」鐵3角再攜手,諾拉向來喜愛用經典老片為新作加持,「當哈利碰上莎莉」中有「北非諜影」,「西雅圖夜未眠」有「金玉盟」,「電子情書」中不只有「教父」,全片主要設定、發展都脫胎自匈牙利劇作家米克羅斯拉斯洛在1937年於布達佩斯劇院首演的腳本「香水店」,兩年多後由德國裔名導劉別謙改編成了電影「小店鴛鴦」,在抗戰時期的「孤島」上海曾經上映,至今已被視為好萊塢經典文藝片。

翻攝自民國29年申報
翻攝自民國29年申報

「小店鴛鴦」描述兩個在禮品店工作的男女,互相不滿意對方,但意外成為筆友、在不知道對方真實身分下,反而能夠敞開心扉,發展出戀情。20世紀末,已經沒有多少人真的還在用筆寫信,更甭提傳統的「交筆友」,諾拉艾芙蓉把背景從大蕭條前的布達佩斯搬到當代紐約,男女主角各自成了連鎖大書店、傳統書店的經營者,彼此之間的不對盤更多是因為企業大鯨魚要吞併小蝦米的趨勢變遷,賦予較多的社會意義。男女主角不再寫實體信,而是透過電子郵件來傳情,女主角請教神秘的網友如何擺脫職場上的困境,卻沒料到那個拿「教父」台詞鼓舞她、給她力量的網友正是自己倒胃口的連鎖大書店高層。

「小店鴛鴦」已公認是文藝喜劇的經典。圖/摘自imdb
「小店鴛鴦」已公認是文藝喜劇的經典。圖/摘自imdb

上一回在「西雅圖夜未眠」中,湯姆漢克斯的鰥夫深情、難忘已故亡妻,形象非常討喜,反而梅格萊恩扮演的勇敢追愛女記者,較無明顯特出之處,「電子情書」彼此剛好倒過來,梅格的小書店老闆親切、甜美又可人,湯姆漢克斯的角色倒是心機有點重,不無狡猾的手段,就沒有梅格那麼得人疼。這一次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的對手戲非常多,搭配紐約怡人的風光,幽默逗趣的對白,卡洛爾金獻唱的動聽插曲「Anyone At All」,成為一部絕佳約會電影。

「電子情書」美國排在年底將近耶誕大檔時上映,台灣因為跨年、春節等大檔都已經被一堆特效強片佔據,只好等到隔年的3月底春假檔上映,不過台灣觀眾喜愛湯姆配梅格,片商很輕鬆談到了西片幾家龍頭院線,氣勢如虎添翼,如願開出票房大紅盤,賣座一路開高走高,創下令人眼紅的佳績。

翻攝自民國88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88年自立晚報

梅格萊恩在「電子情書」角色討喜,搶盡風頭。圖/摘自buzzfeednews
梅格萊恩在「電子情書」角色討喜,搶盡風頭。圖/摘自buzzfeednews

梅格萊恩曾是紅極一時的「美國甜心」,曾經有機會與老公丹尼斯奎德過境台灣轉赴新加坡,當時機場記者趕忙拍攝、想要訪問,她卻露出和銀幕上的甜美完全180度距離的嚴肅表情,令各方驚覺「假戲畢竟不是真實人生」。甜心型的女星最怕形象破壞,無法繼續在銀幕上裝可愛,梅格萊恩就在千禧年捲入與羅素克洛合作拍片傳緋聞事件後,影壇氣勢即重挫,隨後試圖轉型也不成功,又被傳整形失敗、五官巨變,她也愈來愈難搶到大片重要角色,反而丹尼斯奎德在離婚後一度接連演出「明天過後」等票房巨片,出過一陣子鋒頭。

今年逢「當哈利碰上莎莉」在美國上映滿30周年,比利克里斯托與梅格萊恩再度聚首,不少網友感嘆當年的甜姐兒已經不見蹤跡,現在的梅格再也回不去。台灣則是「電子情書」上映滿20周年的紀念,好萊塢文藝喜劇亦有許久沒打進台灣年度票房Top 10,不知哪一對俊男美女的組合能夠刺激台灣影迷進戲院捧場的興趣?

「電子情書」是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的第3次合作。圖/摘自imdb
「電子情書」是湯姆漢克斯與梅格萊恩的第3次合作。圖/摘自imdb

近日再度出現公眾眼前的梅格萊恩,讓資深影迷十分感慨。圖/路透資料照片
近日再度出現公眾眼前的梅格萊恩,讓資深影迷十分感慨。圖/路透資料照片


招財助事業 鈦晶手排 重:122.6g 【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BP76

招財助事業 鈦晶手排 重:95.2g 【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BP75

招財助事業 鈦晶手排 重:48.2g 【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BP74

招財助事業 鈦晶手排 重:45.6g 【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BP73

利比亞黃金隕石裸石 重:5.1g 淨化磁場 【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BN01

增加決斷力 助事業 鈦晶手排 重:58.8g 【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BP71

提升財運 黃水晶滴墜 重:5.2g【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AZ26

增加決斷力 助事業 鈦晶手排 重:54g 【吉祥水晶專賣店】編號BP68


提到1970年代叱吒風雲的「2秦2林」,大家一定馬上跟瓊瑤小說改編的影片畫上等號,認為是瓊瑤電影造就了他們燦爛的星途。其實,這當中,有一個很大的誤會。

林青霞從影處女作「窗外」就是根據瓊瑤小說搬上銀幕,之後又一度是瓊瑤自組的巨星影業當家女主角,和瓊瑤當然有很深厚的關係,上週她返臺為榮獲金馬獎影後的舊作「滾滾紅塵」修復版首映會站臺,有空檔仍然去拜訪了瓊瑤,彼此交情,不言可喻。巨星創業作「我是一片雲」,兩位男主角分別是秦祥林、秦漢 ,秦祥林還因演出瓊瑤小說改編的「人在天涯」成為至今唯一以瓊瑤電影獲金馬獎的影帝,自然都與瓊瑤有所淵源,這個也沒問題。只有林鳳嬌,與瓊瑤的距離最為遙遠。

林鳳嬌當然不是沒拍過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但只有3部,且這3部都是李行執導、和瓊瑤的巨星影業並沒有關係。李行雖是第一個改編瓊瑤小說的導演,當林鳳嬌演瓊瑤片時,瓊瑤已在計畫自組影片公司、小說只會留給自家巨星翻拍,再也不賣給旁人,巨星又已經簽下林青霞,當然不可能再去洽談李行的愛徒林鳳嬌,所以林鳳嬌的3部瓊瑤片和巨星出品瓊瑤片在風格上或者近似,卻有明顯不同的面貌,而且林鳳嬌不像林青霞一般靠瓊瑤片進入影壇或是像秦祥林一樣因瓊瑤片才大紅大紫,她是成為紅星之後才演到瓊瑤小說改編的影片。

翻攝自民國65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5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5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5年自立晚報

有趣的是,林青霞、秦祥林、秦漢都曾經在巨星成立前演過不只一部的瓊瑤小說電影,林鳳嬌卻只有一部「碧雲天」,之後巨星就成立,李行手上只剩「浪花」和短篇「風鈴」(電影版改名為「風鈴風鈴」) 能夠改編,所以林鳳嬌也就只有演過這3部瓊瑤影片。最熱鬧的一次,是民國64年的秋冬,都是瓊瑤小說改編的「秋歌」與「碧雲天」都在陽明山上的別墅拍攝,劇組分別找到不同的房子,「秋歌」這邊是林青霞配秦祥林,「碧雲天」這兒是林鳳嬌搭秦漢,「秋歌」是白景瑞導演,「碧雲天」則是李行執導,兩人剛好合作成立大眾公司,但「秋歌」才是大眾的片子,「碧雲天」則是李行替馬氏影業拍攝,但他又在「秋歌」掛名監製,看得人眼花瞭亂。

秦祥林是史上唯一以瓊瑤小說改編電影獲獎的金馬影帝。圖/報系資料照片
秦祥林是史上唯一以瓊瑤小說改編電影獲獎的金馬影帝。圖/報系資料照片

「秋歌」描述自力更生、家境欠佳的林青霞,結識了富裕小開秦祥林,兩人雖然互相傾慕,情路上卻波折重重,彼此貧富差距已夠造成問題,還卡進來林青霞的低能兒弟弟喜翔、對秦祥林有好感的富家女李師師、憐惜林青霞的上司胡奇、與林青霞青梅竹馬的小混混石峰等,高潮叠起,也對於年輕女性在社會上掙紮求生有偏向寫實的呈現。

瓊瑤片常常是農曆春節時女性的最佳觀影選擇,「秋歌」也排在春節檔,不過林青霞當年另有一部與鄧光榮合演的「金色的影子」也上春節檔,自己打自己,「秋歌」得利於瓊瑤原著的強大號召,賣座領先「金色的影子」,卻不及劉家昌執導、票房異軍突起的愛國電影「梅花」,兩部片的主題曲都由劉家昌譜曲,也都傳唱至今。

秦漢是瓊瑤電影最具代表性的小生之一。圖/報系資料照片
秦漢是瓊瑤電影最具代表性的小生之一。圖/報系資料照片

與「秋歌」同期拍攝的「碧雲天」則排在暑假檔,與「秋歌」並未正面對決,「碧雲天」講的是善心教師林鳳嬌,嫁給心愛的秦漢後原本生活幸福美滿,無奈膝下猶虛。某次她解救了被虐待的學生張艾嘉,把張艾嘉接到家中住,彼此像是姊妹一樣,眼看林鳳嬌苦於無法生子,張艾嘉竟然願意讓她借腹、為秦漢傳宗接代,秦漢本來認為荒謬,最終仍然與張艾嘉有了一夜情緣,也順利生下孩子,然而張艾嘉開始無法割捨親子之情,秦漢對她憐惜也發生了感情,讓林鳳嬌陷入痛苦中。以取材而言,「碧雲天」比「秋歌」更加大膽,觸及了「代理孕母」這個至今還熱門的議題,不過上映時碰上中影超級大製作愛國影片「八百壯士」,以及終於經過修剪後通過上映的許冠文喜劇「天才與白癡」,在票房大戰上頗為吃力,最終重演類似「秋歌」的結局,不敵「八百壯士」,但張艾嘉仍因此片獲得了一座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翻攝自民國65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5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5年自立晚報
翻攝自民國65年自立晚報